一起上看小说 > 听说我是神探最新章节更新 > 563 华夏最早的摇滚乐

563 华夏最早的摇滚乐

酣畅淋漓!

这是周南自己唱毕的感觉。

尽管不尽完美,但这种别样的碰撞,反而撞出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
即便不熟悉新词儿,凭借数十年演出经验,张老先生加入自己想象的临场发挥,使得这首歌里的老腔比之原曲更原汁原味。

“嫽得很!”

曲毕,老先生一砸条凳喊道。

周南虽不能准确解释语义,但从先生抖动的白胡子不难看出其激动之意,看向他时也不再是那种客气的疏离感,透着由内而外的热络,直似当即就要拉回家来碗麻食泡一般。

比起观众,此时这位仅有的华阴老腔传承人给出的反应,某个层面上来说怕才是对这首曲子最高的评价。

是的,仅有。经过此前几句简单的沟通,他得知华阴老腔传承几近断绝。一是因为小众,别说华阴的老腔了,好些外地人连有华阴这么个地方都不知道,二则是以往很多固有的“家族戏”、“传男不传女”这些個老规矩限制,导致该剧种发展到今天,只有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张姓人家会唱,传承断绝,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
念及此,周南去蹭了顿工作餐,不大吃的下去的那种。

嗯,一定与满桌的领导无关,是他自己修炼尚没到位。好在一会儿要演出,本就不能吃的太饱,据说会影响气息,虽然他也没啥讲究就是了。

其实饭桌上也没谈什么,无非就是聊了聊当地风土人情,历史民生。作为华夏民族和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该类话题已经足够丰富了。

反正简单的工作餐结束后,民歌节晚会开幕前,华阴方面的一位领导特地找到周南热情的握了个手。

之后,打过交道的周副市也寻上了“门”,不无遗憾的打趣道,“今儿个才深刻体会一典故,秦人失鹿,捷足先登。”

周南,“......”。你们文化人的梗好难接。

人家周副市的心情不难理解,但他就真没余林小调方面的储备,只能“不厚道”一回了。

晚会后台,人来人往一片忙碌景象。

郑导又一次找上了周南。

“周老师,您看要不要找地方再合一合?我总觉得你们这首曲目还有改进空间,当然不是说现在不好,就是...就是...”

郑导又开始纠结了,他也说不出具体哪方面,就是感觉哪里似乎差点意思。

可这话,张禾老爷子就不爱听了,尤其刚才市领导找他谈过,说他们华阴老腔有望申报国家级非遗。别的他也许不懂,但国家级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再明确不过,传承,不会断了!而这转机是谁带来的,老爷子心里非常清楚。

“郑导你就放一百八十个心,待会出岔子,老汉我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踢!”

郑导,“......”。倒也不至于!作为一台晚会导演,他太难了,简直不敢想春晚是什么样。

周南莞尔,“老先生说的没错,但郑导的感觉也是对的,这首曲子的编曲,我本身是想加入摇滚因素,推广方面,可能会更符合当代人审美,但咱这不是条件不允许嘛。”

所谓条件,除了排练时间不足,乐器也是一方面,满台的二胡古筝扬琴,你说要找贝斯吉他键盘,这不是难为人嘛。而且他最担心的还是老爷子一时半刻间接受不了,万一这出个好歹的,交代不过去啊。老腔+摇滚,总要给人家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
结果周南失策了,老先生没因为“摇滚”俩字震动,反对他这“端水大师”般的言语不乐意了。张禾琢磨,多好的娃儿,唱起老腔来也爽利的紧,怎么说个话就这么费劲咧!

“额不反对。”

张老先生态度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

华阴老腔的原汁原味是不能丢,但若传承断了,一切都是白搭,这么多年来的教训他都看在眼里,固步自封绝对要不得,那不国家都一直提倡与时俱进呢嘛。

周南汗颜,是他浅薄了,人家老先生们的接受力可比他认为的强大的多。

本以为最难的一关就算是过了,不成想华阴老腔艺人们没啥大反应,现场最为吃惊的反而是郑导。

老腔?摇滚?这个男人此时正深度怀疑着自己五十多年正奔六的人生,可瞧几个老爷子波澜不惊的架势,又顿时觉着是自己少见多怪了。

也...是?郑导重复开启了自我否定又自我说服之路。

要说这年头,什么类型的音乐杂糅没被人尝试过?往笼统了说,这次也不过是戏曲与流行的再一次融合罢辽,早几十年前就有人这么干了!

嗯,这么一换位替代思考,果然容易接受多了。